1.創業潮
創業型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中國出現了一批“創業潮”。創業型公司主要是圍繞“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的,表現為各種“互聯網+”,這些公司或者有新的商業模式,能整合現有的資源;或者有新的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方面的技術,可以革新現有的商業生態。
2.創業型公司的特點
與傳統企業相比,創業型公司有很多特點。例如:相比傳統企業,創業型公司的創始人一般都很年輕,創業型公司的沒有很大的家底同時沒有很大的負擔,創業型公司以改變傳統行業為己任。另外,創業型公司也有很多的缺點,例如:相比傳統企業,創業型公司產品或者服務的市場不是現成的而是需要培養,創業型公司缺乏各種資源,創業型公司抗風險能力很低,創業型公司沒有法律團隊。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超越傳統行業企業,創業型公司只有在技術或者商業模式上下功夫,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充滿了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相比商業風險,往往創業型公司對于法律風險的估計遠遠不足。如果對法律風險的估計不足,法律風險又隨時可以成為商業風險的一部分。
3.中國市場的山寨文化
在我國,當技術和商業模式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經常是靠不住的。很多傳統行業的企業也知道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但是為什么投入不足呢?因為我國一直“山寨”文化橫行,所謂“竊書不為偷”。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一出現,不成功則已,一旦有點成功,市場上馬上冒出若干仿冒者,讓市場變得混亂不堪。對于研發者、創始者來說,這往往代表著前功盡棄。
尤其是各種“互聯網+”,面臨的市場環境更為惡劣。不只我國,當誕生那天開始,互聯網一直奉行免費原則,只有免費的東西才能得到有效地傳播,各大論壇、社區以破解收費軟件為己任,互聯網上可以得到各種免費的資源,比如音樂、電影、書籍等等。當互聯網的免費文化遇到我國的山寨文化,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更難得到尊重和保護,對于創新性公司來說無疑是最不利的。
1.知識產權是創業型公司的唯一選擇
一方面要創新,不創新就不是創業公司,就不是“互聯網+”企業,就無法與傳統的企業相競爭;另外一方面,我們國家山寨文化橫行,創新很難但模仿容易,讓這些創新性企業怎么辦呢?
創新性公司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依靠,那就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一種壟斷性權利,法律賦予權利人類似物權一樣的絕對權,即使在互聯網領域也是如此。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知識產權把創新的成果納入法律保護的范圍,防止他人的山寨。
2.知識產權包括哪些內容
狹義的知識產權一般來說包括:著作權、商標、專利,廣義的知識產權制度還包括: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本文只討論狹義的知識產權。著作權是對文學、藝術、科學領域作品的保護;商標是對商業標志的保護,通過保護商業標志來保護商業標志背后的商譽以及商品和服務的來源;專利是對技術方案的保護。三種制度,三種權利,各有側重點。
簡單的說,企業獨立開發的計算機軟件、完成的影視劇可以視為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商業模式可以通過附加商標的形式來告訴消費者誰才是正宗的;革新技術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為專利。通過這三個方面,創業型公司的大部分核心競爭力可以得到保護。
前面說過,創業型公司有一個特點:一般不配備法律團隊;另外膽子大,步子快。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容易產生一些無法解決的法律問題,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甚至造成企業的經營困難。主要有下面一些表現形式:
1.商品或者服務的名字與《商標法》不符可能引起的沖突
很多公司給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起名字的時候,只考慮到了叫起來是否響亮,是否有市場競爭力,卻沒有考慮到有關《商標法》的規定,沒有提前進行商標檢索,更沒有注冊商標。因此,導致剛剛建立起一些名氣的商品或者服務,因為無法申請商標只能改名字,前期積累的商譽前功盡棄,甚至有可能被真正的商標注冊人告上法庭,努力半天卻為別人做了嫁衣裳。如果不改名字,時間越長,公司可能損失越大。
2.忽視《著作權法》的規定,抄襲他人的網頁
創業型公司圖快,信奉“唯快不破”。有的公司為了趕速度,任性的把他人的作品當做自己的作品,例如:把他人的軟件拷貝過來作為自己的軟件,把他人的網站、app的內容移植到自己的網站、app上,當然可能在別人的基礎上會有發展、有創新,但是包含了他人的智力成果而沒有得到授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面臨知識產權訴訟,且不說賠償多少,知識產權訴訟會直接影響創業型公司的融資、上新三板、上市等。
上面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知識產權可以為企業服務,但是前提是企業需要了解知識產權是什么,如何才能正確的適用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產權沒有那么復雜,復雜到以至于企業學不會;知識產權也沒有那么簡單,以至于沒有學過法律的老板靠自己的想象就能讓自己公司的知識產權得到完善的保護。
也有一些創業型公司認為自己處于剛剛建立階段,積累用戶為第一位的任務,知識產權還是其次,可以等到壯大一些再說,豈不知,如果一開始就忽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企業壯大之后可能無法收拾。比如,如果企業有核心技術,沒有申請專利把產品推向市場。如果產品受歡迎,企業再想申請專利將無法滿足《專利法》有關新穎性的要求。到這個時候,只能振腕嘆息了;還有的創業型公司剛開始怠于保護知識產權,結果自己開發的新技術被別人(往往是自己公司的離職員工或者競爭對手)申請為了專利,或者自己使用的一些名號被別人注冊為了商標,反過來被別人要求停止“侵權”,不得再使用。
1.創業型公司要有一定的知識產權意識,甚至需要懂得一些知識產權的法律知識
創業型公司的管理人員不一定精通知識產權,但是應該有知識產權意識,能夠想到公司的作品、新技術、商標等要通過知識產權法律進行保護,明白“保護越早,成本越少”的道理。
在我們服務的創業型企業中,往往吃過虧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要強一些,沒有吃過虧的企業膽子要大一些。膽子大,走得快,關鍵要走對。如果走錯了,越快風險越大。
2.創業型企業可以聘請專業的法律團隊來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
企業的管理人員不知道知識產權的具體知識和操作規則是很正常的,可以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現在有商標代理公司(很多律師事務所也有商標代理的資質)可以代理公司商標注冊,專利代理公可以代理公司申請專利,還有專門的知識產權律師可以幫助企業全面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統籌規劃知識產權管理等。
創業型企業經常以資金少為由,不愿聘請法律人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問題,甚至很重要的合同老總自己看看就簽字蓋章了。豈不知,相比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那點費用其實是很低的。用專業的人解決專業的事的理念,在很多創業型企業中沒有建立起來。
3.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動力推動企業發展
創業型公司與國有、民營大中型企業相比,缺少市場、資源、人才等,不能在一個水平面上競爭,而是要另辟蹊徑。創業型公司應該專注于商業模式創業和技術創新,并把商業模式和技術盡快轉化為知識產權,實現知識產權的積累。知識產權就像一把利劍,可以幫助創業型公司殺出一條血路。
4.尊重他人知識產權,致力于打造誠實信用的商業環境
創業型企業不同于以前的手工作坊,應該有更高遠的目標,有更高尚的商業道德,共同打造誠實信用的商業環境。
如果創業型企業用“侵權”的方式來謀求自身的發展,那么只不過是在掠奪他人財富罷了,不但會成為被維權的對象,也很難有大的發展。
創業型企業應代表生產力的新業態,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共同打造誠實信用的商業環境,才能得到尊重,才能夠成長起來。
綜上,創業型公司如果想超越傳統行業企業,必須在商業模式或者技術方面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應該是會被簡單模仿,不應該被傳統大企業簡單復制,也不應該是建立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基礎之上的。即使被模仿和復制,也可以依法制止他人,實現市場獨占。但是,目前這個狀況并不理想。很多創業型公司更多的像“點子公司”,而且只關注VC、PE,不關注知識產權的保護。如果創業型公司不注意我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定,知識產權有可能成為創業型公司的命門。
上一篇:知識產權申報對企業到底有多重要
下一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2017年深圳市知識產權補貼及各區專利補貼資助 地區 申...
高新技術企業深圳申請有什么好處: 1、企業自行開發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具有重大推廣應用價值的重點純軟件產品,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對...